一、分类和分型
1、非免疫型RSA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不孕不育科闫朋宣
染色体异常型、解剖异常型、 感染 型和内分泌失调型
2、免疫型RSA 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李诚
1) 自身免疫型RSA
实验室标准具体为:两次(间隔六周或六周以上)或两次以上发现血抗心磷脂抗体或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抗体呈阳性,或 狼疮 抗凝因子(LAC)阳性。
2) 同种免疫型RSA
患者有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史,无活产、死胎、死产史;经病因筛选排除染色体、解剖和内分泌等异常以及 感染 等因素,自身抗 体检 测阴性,排出自身免疫型疾病;微淋巴细胞毒抗体阴性
二、系统的病因门诊筛查项目
1、一般检查:
包括病史采集妇科检查、B超等物理诊断技术
2、特殊检查:
1) 染色 体检 查: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绒毛培养细胞核性分析;
2)解剖因素检查:B超检查,必要时添加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宫、腹腔镜检查;
3) 内分泌检查:包括性激素、甲状腺及胰岛功能测定等
4) 巨细胞病毒、弓形虫 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等方面检测;
5) 血凝状态的检测:血小板聚集实验(PagT)、D-二聚体、血小板膜颗粒蛋白(GMP -140)和部分血凝时间(APTT)
6) 自身抗 体检 测:包括IFANA(荧光抗核抗体)、ACL(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抗体)LAC( 狼疮 抗凝因子)等;
3、关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筛查注意事项
病因筛查是临床分类和分型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关键,为此要注意以下方面:
1. 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要包括夫妇双方,还要注意对每一例妊娠排出物标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2. 子宫解剖畸形:首先要采用无创的检查方法,主要是B超检查,在B超检查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考虑做宫腔镜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
3. 宫颈机能检查:于妊娠12和20周分别进行超声检查,阴道内放置水囊200ml,观察宫颈管形态学改变若宫颈长小于2.6cm,颈管内径≥0.5cm则可确诊宫颈机能不全,并进行宫颈环扎术
4. 内分泌异常型检查:要注意排除黄体功能不全、 PCOS 、高泌乳血症、甲状腺功能紊乱和 糖尿病 。
二、自身免疫型RSA的治疗
个体化—小剂量—短疗程免疫抑制或抗凝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 建立观察指标
1)、血凝指标APTT ,D-二聚体
2)、血小板凝集指标:PagT ,GMP -140
3)、抗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A),β2-GP-1
2. 观察时间
1)、孕前:一次/3—6周
2)、孕后:分为早、中、晚三期观察
3. 个体化,小剂量;有指征的使用抗免疫抗血小板凝集和抗凝药物
4. 治疗起始时间
1)、预防性:孕前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日),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5mg/日
2)、治疗性:一旦妊娠即开始用药至产前3天。
5、 检测指标和治疗方案选择
1)A 用于单纯PagT/GMP—140升高的患者
2)P 用于单纯抗体滴度升高的患者
3)L 用于单纯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
4)A+L 用于PagT/GMP-140和D-二聚体同时升高的患者
5)A+P 用于PagT/GMP—140和自身抗体滴度同时升高的患者
6)L+P 用于D-二聚体和自身抗体滴度同时升高的患者
7)A+L+P 用于Pag7/GMP-140,D-二聚体和自身抗体滴度三项升高的患者
注:A:阿司匹林;L:低分子肝素;P: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同种免疫型RSA的治疗
1、免疫原( 患者的丈夫或无关第三个体)及患者双方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型、HIV、梅毒、丙肝、乙肝五项、肝肾功能。
2、 采用小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 免疫原可为患者丈夫或无关第三个体淋巴细胞(男性或女性均可使用),疗程从孕前开始,孕前主动免疫三次为一个疗程,孕后再主动免疫三个疗程。每次免疫淋巴细胞总数为20—30×10 6 ,皮下注射,间隔3周。第一疗程结束后,鼓励患者在三个月内妊娠,如获妊娠在进行一个疗程。如未妊娠则在排出不育症的情况下,重新进行1个月疗程免疫。
3、个体化: 同种免疫型患者孕期应该检测是否有血小板激活状态及高凝状态,如有,则应在主动免疫基础上联合抗凝治疗方案,阿司匹林和(或)低分子肝素,用法同上。
具体方案:
①同种免疫型不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和高凝状态:应用主动免疫。
②同种免疫型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应用主动免疫和阿司匹林。
③同种免疫型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和高凝状态:应用主动免疫、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
四、随诊内容: 随访妊娠情况,及出生后新生儿的情况,统计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