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是现在世界上最常用的,也是历史最悠久一种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最早用于解热镇痛,现多用于预防血栓等疾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是当今围产医学专家的一个新发现。但如何应用阿司匹林?剂量多少?副作用大吗?对胎儿有没有不良影响?诸多问题还在困惑我们的临床医生!
其实,人类很早就发现了柳树类植物的提取物(天然水杨酸)的药用功能。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
1828年,法国药学家和意大利化学家就成功地从柳树皮里分离提纯出了活性成分水杨苷。因为它的酸味,故人们称它水杨酸。
但水杨酸入药并不成功,它有难闻的味道,对胃的刺激性又大,许多患者无法坚持用药。
1897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给水杨酸分子加了一个乙酰基,发明了乙酰水杨酸,也就是现在的阿司匹林。
虽然阿司匹林的历史非常悠久,可是关于它的作用机理,是在人们用了它很长时间之后,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被了解。在这之后,阿司匹林的历史又进入了一个复兴时期。
1940年,美国加州耳鼻喉科医生克莱文就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给那些扁桃体发炎的病人使用相对大剂量阿司匹林,会导致他们流血过多。
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一种医疗意外,除了停止或减少使用这种药物外别无选择。
但这位聪明的智者却和普通人不同。他联想到,阿司匹林可能有抗凝作用而用于心肌梗塞的预防。
不幸的是他的数据非常粗略,他的结果因此没引起太大关注。但他的发现和设想无疑开创了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新时代。
1971年英国药理学家約翰罗伯特范恩发表了阿司匹林以及一系列的非甾体类抗炎的作用机理,这一成果最终使他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奖。
1977年美国《Stroke》杂志上首次发表一项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脑卒中。后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提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目前,阿司匹林已经成为全世界有脑卒中风险的人们预防脑卒中的首选。
那么复发性流产的病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呢?
阿司匹林,一种解热镇痛药,抗炎抗风湿,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治疗复发流产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应用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凝聚,预防胎盘绒毛血管血栓的形成。
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患者。如:心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诊断易栓征,且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患者。如:抗凝蛋白缺陷(蛋白C缺陷症、蛋白S缺陷症)、凝血因子缺陷(抗凝血酶原Ⅲ,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蛋白缺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缺陷症、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PAI-1)增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凝血酶原突变、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MTHFR)等。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到底该用多大剂量阿司匹林呢?
阿司匹林用于抗凝治疗一般是小剂量,通常每天50-150mg。若用于解热镇痛,常常用到中剂量,每次300mg到600mg之间,每天3-4次。若针对风湿免疫性的疾病,可能要大剂量,每天用量为4-6g。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生研究所推荐子痫前期高危妇女从妊娠12周到分娩期间服用阿司匹林每天75mg。
2014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汇总了2006-2013年欧美国家关于阿司匹林在妊娠期相关研究的文献,发布了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临床指南,认为每日低剂量阿司匹林为每天60至150mg,对降低高危妇女,子痫前期、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风险有明显的效果。
国内知名研究复发性流产的专家林其德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研究,结合中国女性的生理特点,提出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和子宫动脉、脐血流灌注状况,认为妊娠期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大约为每天25-100mg。我的经验是阿司匹林每天50或100mg。
有人担心阿司匹林对胎儿不良影响,因为阿司匹林的说明书注明孕妇禁用。这是因为动物试验发现,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有致畸的影响,分娩前一周内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会影响胎儿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等。故说明书注明孕妇禁用。
目前认为,孕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也就是50到150mg,对胎儿无致畸影响。根据美国国家围生期协作计划的资料显示,通过对14864例在孕早期应用了阿司匹林和32164例在妊娠各期应用阿司匹林的孕妇进行调查,未发现对胎儿有致畸影响。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也是药,不可能没有副作用。不过阿司匹林副作用比较少,特别是小剂量阿司匹林副作用更轻微。主要有:1、胃肠道反应,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者疼痛,小剂量服用发生率不高,停药后多可消失。2、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小剂量服用发生率更低。3、过敏反应,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休克。多见于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患者,罕见发生。4、肝肾功能损害,一般与用药剂量的大小有关。小剂量服用很少发生,而且是可逆性的,停药后一般可以恢复。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什么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科学家们先从植物中提取后来人工合成的曾经风靡全球的神葯,曾经在解热镇痛,抗风湿领域大显神通,造福一方。如今在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复发性流产的病人,很多时候原因不明,可能有亚临床的自身免疫因素,也可能有亚临床的易栓症,检查结果不一定阳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惑。但小剂量阿司匹林价格便宜,服用方便,副作用很小,对胎儿无不良影响,而且作用机理明确,治疗效果显著。可望阿司匹林这一神葯在复发性流产领域再显神通!造福更多的百姓大众!
阿司匹林是现在世界上最常用的,也是历史最悠久一种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最早用于解热镇痛,现多用于预防血栓等疾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复发性流产,是当今围产医学专家的一个新发现。但如何应用阿司匹林?剂量多少?副作用大吗?对胎儿有没有不良影响?诸多问题还在困惑我们的临床医生!
其实,人类很早就发现了柳树类植物的提取物(天然水杨酸)的药用功能。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
1828年,法国药学家和意大利化学家就成功地从柳树皮里分离提纯出了活性成分水杨苷。因为它的酸味,故人们称它水杨酸。
但水杨酸入药并不成功,它有难闻的味道,对胃的刺激性又大,许多患者无法坚持用药。
1897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给水杨酸分子加了一个乙酰基,发明了乙酰水杨酸,也就是现在的阿司匹林。
虽然阿司匹林的历史非常悠久,可是关于它的作用机理,是在人们用了它很长时间之后,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被了解。在这之后,阿司匹林的历史又进入了一个复兴时期。
1940年,美国加州耳鼻喉科医生克莱文就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给那些扁桃体发炎的病人使用相对大剂量阿司匹林,会导致他们流血过多。
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一种医疗意外,除了停止或减少使用这种药物外别无选择。
但这位聪明的智者却和普通人不同。他联想到,阿司匹林可能有抗凝作用而用于心肌梗塞的预防。
不幸的是他的数据非常粗略,他的结果因此没引起太大关注。但他的发现和设想无疑开创了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新时代。
1971年英国药理学家約翰罗伯特范恩发表了阿司匹林以及一系列的非甾体类抗炎的作用机理,这一成果最终使他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奖。
1977年美国《Stroke》杂志上首次发表一项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脑卒中。后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提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目前,阿司匹林已经成为全世界有脑卒中风险的人们预防脑卒中的首选。
那么复发性流产的病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呢?
阿司匹林,一种解热镇痛药,抗炎抗风湿,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治疗复发流产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应用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凝聚,预防胎盘绒毛血管血栓的形成。
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患者。如:心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诊断易栓征,且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患者。如:抗凝蛋白缺陷(蛋白C缺陷症、蛋白S缺陷症)、凝血因子缺陷(抗凝血酶原Ⅲ,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蛋白缺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缺陷症、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PAI-1)增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凝血酶原突变、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MTHFR)等。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到底该用多大剂量阿司匹林呢?
阿司匹林用于抗凝治疗一般是小剂量,通常每天50-150mg。若用于解热镇痛,常常用到中剂量,每次300mg到600mg之间,每天3-4次。若针对风湿免疫性的疾病,可能要大剂量,每天用量为4-6g。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生研究所推荐子痫前期高危妇女从妊娠12周到分娩期间服用阿司匹林每天75mg。
2014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汇总了2006-2013年欧美国家关于阿司匹林在妊娠期相关研究的文献,发布了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临床指南,认为每日低剂量阿司匹林为每天60至150mg,对降低高危妇女,子痫前期、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风险有明显的效果。
国内知名研究复发性流产的专家林其德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研究,结合中国女性的生理特点,提出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和子宫动脉、脐血流灌注状况,认为妊娠期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大约为每天25-100mg。我的经验是阿司匹林每天50或100mg。
有人担心阿司匹林对胎儿不良影响,因为阿司匹林的说明书注明孕妇禁用。这是因为动物试验发现,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有致畸的影响,分娩前一周内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会影响胎儿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等。故说明书注明孕妇禁用。
目前认为,孕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也就是50到150mg,对胎儿无致畸影响。根据美国国家围生期协作计划的资料显示,通过对14864例在孕早期应用了阿司匹林和32164例在妊娠各期应用阿司匹林的孕妇进行调查,未发现对胎儿有致畸影响。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也是药,不可能没有副作用。不过阿司匹林副作用比较少,特别是小剂量阿司匹林副作用更轻微。主要有:1、胃肠道反应,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者疼痛,小剂量服用发生率不高,停药后多可消失。2、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小剂量服用发生率更低。3、过敏反应,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休克。多见于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患者,罕见发生。4、肝肾功能损害,一般与用药剂量的大小有关。小剂量服用很少发生,而且是可逆性的,停药后一般可以恢复。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什么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科学家们先从植物中提取后来人工合成的曾经风靡全球的神葯,曾经在解热镇痛,抗风湿领域大显神通,造福一方。如今在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复发性流产的病人,很多时候原因不明,可能有亚临床的自身免疫因素,也可能有亚临床的易栓症,检查结果不一定阳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惑。但小剂量阿司匹林价格便宜,服用方便,副作用很小,对胎儿无不良影响,而且作用机理明确,治疗效果显著。可望阿司匹林这一神葯在复发性流产领域再显神通!造福更多的百姓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