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HO统计 不育 症发病率高居第三位,男女 不育 的发病比例将近1:1,但 男性不育 大多病因不明确(70%以上),目前只能按精子参数分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等,临床上大多采用经验治疗,与女性生殖相比不但治疗手段少,在技术发展和从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也明显落后。辅助生殖技术(ART)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其范围涉及妇产科学、男科学、胚胎学、遗传学、心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特别是1992年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俗称第二代 试管婴儿 )的发明,是 男性不育 症治疗史上的里程碑, 最根本的原因是受精对精子参数要求的改变,原来至少需要几百万条优质精子才可能正常受精( 但有几百万条优质精子不一定能正常受精 ),而应用 ICSI 技术一个卵子只需要一条稍活动精子就可能正常受精 ,而且受精和怀孕结果与正常精子相似甚至更好(因大多女性配偶年龄相对较轻,生育条件相对较好)。所以理论上只要有精子存在,病人就有可能成为生物学父亲,这对严重 男性不育 症如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和无精子症等病人来说真是天大的福音。在辅助生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育龄夫妇要想对“ 不育 症”要做到心中有数,多次准确的精液检测和了解最新技术进展同样必不可少,这样能避免不必要的避孕,减少盲目的流产和药物治疗。由于女性配偶受生育年龄限制明显,夫妇双方应尽早检查和诊断,结合自身工作和经济能力合理安排生育时间,免得因女性年龄问题错失做父母的机会。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生殖中心郑菊芬
敬请期待“辅助生殖技术时代 男性不育 症各种精子参数治疗理念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