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复发性流产的常见病因,就能有针对性地治疗!
1.染色体异常
夫妻一方或双方,或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建议进行遗传咨询,以了解再次妊娠时胎儿染色体正常或异常的概率。如:染色体异常的夫妻可选择产前诊断,进行羊水穿刺、绒毛活检等检查胎儿染色体。若胎儿染色体异常,选择终止妊娠;进行试管婴儿的夫妇可选择胚胎移植前诊断(PGD),以避免移植异常的胚胎,通过PGD能改善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和高龄备孕患者的妊娠结局;供精、供卵、代孕或领养都能减少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具体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夫妇染色体结果和遗传专家的建议。
2、子宫解剖结构异常
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如:子宫纵膈、宫腔粘连、子宫粘膜下肌瘤等)可通过宫腔镜或者其它手术来纠正。
3、抗磷脂综合征(APS)
临床诊断APS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主,分类标准在其次,至少有一条临床标准和至少有一项实验室标准:
A、临床标准:
1)血管栓塞:包括有影像学依据或血栓栓塞组织学依据的动静脉单发或多发血栓,任何器官或组织的小血管栓塞,浅静脉血栓栓塞除外。
2)妊娠并发症:发生在孕10周以上、至少1次形态正常的胎儿不明原因的死亡,或者由于子痫前期、子痫或胎盘功能不全引起的一次及以上的34周前早产(新生儿形态正常),或者均发生于10周以前的、原因不明的三次及以上的连续自然流产。
B、实验室标准:检查至少间隔12周,次数≥2次,符合以下至少一条:
1)aCL的IgG和/或IgM为中高滴度(ELISA法,分别>40GPL/MPL)
2)Anti-β2GP-I的IgG和/或IgM为中高滴度(ELISA法,分别>40GPL/MPL)
3)检测出活动期的LA。
治疗方法:阿斯匹林或肝素等药物可以改善APS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内分泌异常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泌乳素血征(HPRL)、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流产风险增高。PCOS患者流产发生率为20%-40%,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运动,调节饮食,配合药物治疗调整月经周期后备孕,流产风险降低;HPRL患者容易出现月经失调,排卵异常和黄体功能不足进而诱发不孕和流产,通过降泌乳素治疗后,大多妊娠结局都会得以改善;甲状腺功能异常合并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阳性的女性流产风险增高,在孕晚期发展为甲减和产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风险较高,应密切随访。
5、易栓症
易栓症患者容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血液高凝可能导致子宫胎盘部位血流状态改变,局部组织易形成微血栓,形成胎盘纤维沉着、胎盘梗死灶,从而引起胚胎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胚胎发育不良或流产。对于有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行抗凝治疗可能会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流产风险。
6、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经过系统检查和评估后,仍然有接近一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无法找到明确的病因,然而这50%的患者即使不干预也可能会成功妊娠并分娩。尽管缺乏相关研究数据,可以对这些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夫妇进行如下治疗:
1)改善生活方式:如:减少烟草摄入、咖啡因、酒精的使用和减少体重指数。
2)孕酮补充:一项随机研究显示:黄体酮应用可能会改善结局,黄体酮的疗效可能与免疫调节有关,但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使用孕酮治疗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数据来支持。
3)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使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既可纠正黄体期不足、又可以促进子宫内膜发育而有利于胚胎着床。
4)试管婴儿和移植前诊断:研究人员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试管婴儿后疗效进行评估,发现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女性比正常女性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高。然而,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PGD的临床价值还没有被证实。
5)供卵:25%的流产与卵子质量差有关,供卵可以避免,国内目前禁止供卵。
6)代孕:排除胎儿染色体异常或生殖细胞内在因素导致的反复试管婴儿移植失败(RIF)和复发性流产患者,可以选择代孕,国内目前禁止代孕。
了解复发性流产的常见病因,就能有针对性地治疗!
1.染色体异常
夫妻一方或双方,或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建议进行遗传咨询,以了解再次妊娠时胎儿染色体正常或异常的概率。如:染色体异常的夫妻可选择产前诊断,进行羊水穿刺、绒毛活检等检查胎儿染色体。若胎儿染色体异常,选择终止妊娠;进行试管婴儿的夫妇可选择胚胎移植前诊断(PGD),以避免移植异常的胚胎,通过PGD能改善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和高龄备孕患者的妊娠结局;供精、供卵、代孕或领养都能减少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具体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夫妇染色体结果和遗传专家的建议。
2、子宫解剖结构异常
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如:子宫纵膈、宫腔粘连、子宫粘膜下肌瘤等)可通过宫腔镜或者其它手术来纠正。
3、抗磷脂综合征(APS)
临床诊断APS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主,分类标准在其次,至少有一条临床标准和至少有一项实验室标准:
A、临床标准:
1)血管栓塞:包括有影像学依据或血栓栓塞组织学依据的动静脉单发或多发血栓,任何器官或组织的小血管栓塞,浅静脉血栓栓塞除外。
2)妊娠并发症:发生在孕10周以上、至少1次形态正常的胎儿不明原因的死亡,或者由于子痫前期、子痫或胎盘功能不全引起的一次及以上的34周前早产(新生儿形态正常),或者均发生于10周以前的、原因不明的三次及以上的连续自然流产。
B、实验室标准:检查至少间隔12周,次数≥2次,符合以下至少一条:
1)aCL的IgG和/或IgM为中高滴度(ELISA法,分别>40GPL/MPL)
2)Anti-β2GP-I的IgG和/或IgM为中高滴度(ELISA法,分别>40GPL/MPL)
3)检测出活动期的LA。
治疗方法:阿斯匹林或肝素等药物可以改善APS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内分泌异常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泌乳素血征(HPRL)、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流产风险增高。PCOS患者流产发生率为20%-40%,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运动,调节饮食,配合药物治疗调整月经周期后备孕,流产风险降低;HPRL患者容易出现月经失调,排卵异常和黄体功能不足进而诱发不孕和流产,通过降泌乳素治疗后,大多妊娠结局都会得以改善;甲状腺功能异常合并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阳性的女性流产风险增高,在孕晚期发展为甲减和产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风险较高,应密切随访。
5、易栓症
易栓症患者容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血液高凝可能导致子宫胎盘部位血流状态改变,局部组织易形成微血栓,形成胎盘纤维沉着、胎盘梗死灶,从而引起胚胎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胚胎发育不良或流产。对于有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行抗凝治疗可能会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流产风险。
6、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经过系统检查和评估后,仍然有接近一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无法找到明确的病因,然而这50%的患者即使不干预也可能会成功妊娠并分娩。尽管缺乏相关研究数据,可以对这些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夫妇进行如下治疗:
1)改善生活方式:如:减少烟草摄入、咖啡因、酒精的使用和减少体重指数。
2)孕酮补充:一项随机研究显示:黄体酮应用可能会改善结局,黄体酮的疗效可能与免疫调节有关,但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使用孕酮治疗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数据来支持。
3)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使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既可纠正黄体期不足、又可以促进子宫内膜发育而有利于胚胎着床。
4)试管婴儿和移植前诊断:研究人员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试管婴儿后疗效进行评估,发现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女性比正常女性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高。然而,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PGD的临床价值还没有被证实。
5)供卵:25%的流产与卵子质量差有关,供卵可以避免,国内目前禁止供卵。
6)代孕:排除胎儿染色体异常或生殖细胞内在因素导致的反复试管婴儿移植失败(RIF)和复发性流产患者,可以选择代孕,国内目前禁止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