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男性患者,88岁,主因“肉眼血尿3天”入院。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尿症状,表现为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伴有血块。无尿频、尿急等不适。当地医院行彩超考虑:膀胱内实质占位、前列腺增生。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既往史 高血压 病20余年,血压控制尚可。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田雨冬
体格检查 :心肺腹及泌尿外科专科查体未及特殊。
辅助检查:
1 、泌尿系超声:膀胱右后壁可探及强回声肿物,有蒂,直径约1.5cm,考虑膀胱占位。
2 、腹部CTU:
腹部增强CT报告如下图所示:
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图中箭头所示即为膀胱占位。
轴位不同时相的图像,图中箭头所示即为膀胱占位。
初步诊断:
膀胱肿瘤。
治疗方案:
考虑膀胱肿瘤影像学表现,T1可能性大。患者高龄,完善心肺功能评估,积极评估围术期风险,明确有无手术禁忌。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麻醉满意后,患者截石位。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单。应用27号电切镜顺利进入膀胱,膀胱底部偏右侧可见一膀胱占位,大小约2cm,呈菜花样,有蒂。其余膀胱各壁粘膜未见肿瘤及新生物,双侧输尿管口可见,喷尿清。距肿瘤基底部周边约2cm以电切环做范围标记,然后从肿瘤基底部完整剜除,深达肌层,同时将标记范围内的其余膀胱壁电切至肌层。创面彻底止血,用冲洗器吸出标本。查无活动性出血,退镜。插入F18三腔尿管,膀胱冲洗色清。术毕,手术顺利,麻醉满意,切除物示家属,送病理,病人安返。
术中图像:
图1示肿物全貌。
图2、3示剜除肿物。
图4示剜除肿物且深达肌层;图5为手术创面。
术后病理:
术后恢复情况: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病理结果回示后给予患者膀胱内灌注化疗。病人术后复查膀胱镜未见异常。
术者点评:
在我国,膀胱肿瘤是最为常见的 泌尿系肿瘤 ,以尿路上皮癌最为多见。主要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
早期的膀胱肿瘤可行TURBt术,即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这一经典手术方式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切除肉眼可见的所有肿物,二是获取病理的分期及分级,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临床上,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利用袢状电极进行电切,手术标本为切碎的组织块,不能获得完整的标本,除此之外,电凝固作用的影响,也破坏了一部分组织结构,这些都给术后病理医师进行分期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反复的切开肿瘤瘤体,有造成肿瘤播散或转移的可能。
本例手术所采取的方式是在原有手术的基础上,改良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不仅能够完整的切除肿瘤,同时最大程度的规避了上述可能风险及影响,对病理分期分级、后续治疗方案制定、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术式经自然腔道,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并发症少。本例患者年龄大,手术风险及麻醉风险高,需术前完善相关评估,加强围术期管理,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
患者的术后病理提示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给予膀胱内灌注化疗。若病理提示浸润肌层,在患者一般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行膀胱全切+尿路改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