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卫计委资料,目前我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对象有9000万左右,60%是在35岁以上,50%是在40岁以上。全面两孩后,高龄产妇将增多。随着2016年元月一日我国开始实施新的生育政策,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落地后,很多夫妻已经动了心思,开始积极备孕准备。不过,生育意愿最强烈的夫妻基本都是“人到中年”,甚至有的已到“天命之年”。年龄成为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对于这些高龄女性朋友迫切生育二胎的心情,我们非常理解,但是高龄妇女在二胎生育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中山市博爱医院生殖中心张旭宾
第一: 一般认为 超过35岁以上女性生育称为高龄生育妇女 ,针对高龄生育前我们一般推荐进行生育能力的筛查。在2015年《卵巢储备检测指南》中针对女性主要是卵巢储备能力的检查,推荐基础FSH+E2,,或者苗勒氏管激素(AMH)测定和基础卵泡早期窦卵泡数目(AFC)。评估女性卵巢储备能力实际上就是评估卵巢内还剩下多少卵泡可供排出,它们的质量即受精和发育成胚胎的能力如何等等,更直接地说,就是评估一个女性的生育能力怎么样。目前国内外比较认可的卵巢储备能力评估项目是苗勒氏管激素(AMH)测定和基础卵泡早期窦卵泡数目(AFC)测定,由于抽血比较方便,操作比较容易规范化,从而检查AMH比较可靠。AMH测定的是女性卵巢内2mm~8mm窦卵泡的数量,简单比喻:女性成熟卵泡就像能够生长成的“大鱼”,而窦卵泡池就是能够发育成大鱼的潜在的“小鱼苗”的数量,小鱼苗数量越大,将来发育成“大鱼”的机会就越多。
第二: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调节轴功能开始下降,因此首先需要监测卵泡早期基础内分泌情况(FSH LH E2 T PRL)等,其次需要超声监测女性排卵是否正常,再者是了解排卵后黄体高峰期黄体功能功能是否正常,这些过程的能够提供一个好的卵泡发育和胚胎早期生长的合适环境,对今后的生育有重大影响。
第三: 正常女性30岁前自然每月生育能力为20%~25%,但是到了35岁后可能每月自然受孕机会下降到16%~18%左右。自然怀孕可以试,但有期限。通常,35-38岁的夫妻自然怀孕的时限是一年,38-40岁是半年,40岁以上尝试自然受孕3个月不成功者,因此建议自然受孕的尝试时间不要超过6个月,如果六个月仍然不能受孕,就应该寻求生殖专科医师的帮助。
第四: 众所周知,高龄女性卵母细胞质量下降是公认的事实,高龄妊娠后更加面临流产和妊娠风险增加的可能,需要孕前和孕期加强监护,做好孕前评估和孕期产检,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子健康。
随着女性年龄增大,了解有无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心、肝、肾功能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胎儿和母亲健康,若有,要待病情控制、稳定后才妊娠。建议再次妊娠前进行全面体检,积极控制原有疾病,避免这些疾病在妊娠期间加重,增加孕期处理这些疾病对胎儿发育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