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栓前状况?与复发性 流产 的关系如何?
转录自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张迎春教授
血栓前状态( PTS)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或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这些因素在血栓形成之前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PTS包括先天和获得性两方面,前者是由于凝血和纤溶有关的基因突变造成,后者主要是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APS ) 、获得性高半胱氨酸血症以及机体存在各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等。 中山市博爱医院生殖中心张旭宾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APS ) 是指由 抗磷脂抗体( APL 抗体) 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 狼疮 抗凝物(LA)、 抗心磷脂抗体( ACA ) 、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 习惯性流产 、血小板减少和神经 精神症 状等。
APL 是一组对机体 带 磷脂负电荷的蛋白复合物产生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机体内某些血浆蛋白如 β2 糖蛋白 ( β2 - GPI) 的分子上带有ACA的抗原决定簇,ACA与β2-GPI结合后能识别带负电荷的磷脂复合物,并使β2-GPI的表面结构发生变化而出现被ACA识别的表位,β2-GPI具有抑制凝血酶原、抑制二磷酸腺苷(ADP)等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其表面生成凝血酶、并阻滞磷脂依赖性凝血反应,当ACA与其反应后易形成血栓。
复发性 流产 血栓前状态检查项目: 甲状腺功能 、血液流变学,抗核抗体,抗双链DNA,血沉,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D二聚体,血小板凝集率,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α-颗粒膜蛋白。
血栓前状态与流产的关系?
血栓前状态与复发性 流产 密切相关。普遍的观点认为,血液高凝状态可能导致子宫胎盘部位血流状态改变,局部组织易形成微血栓,形成胎盘纤维沉着、胎盘梗死灶,从而引起胎盘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胚胎发育不良或 流产 .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如何引起流产?
可能通过以下四种途径:
作用于血管内皮磷脂,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及前列腺素产生,促进血管收缩机血小板聚集;
与血小板磷脂结合,诱导血小板激活、聚集、破坏并释放出血栓环素,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
通过干扰血栓调节素组织蛋白质C的激活,还能抑制纤溶酶原和蛋白质的活化;
与β2-GPI结合抑制β2-GPI的抗凝活性。
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高凝状态,最后导致血管内血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