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是什么?是宫颈粘膜发生炎症破溃吗?对我们的身体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问题几乎是临床工作中天天会遇到。当回答了千百遍后,还是有女性朋友孜孜不倦地提问,我开始思考,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于是,我找“度娘”寻求帮助,找到了“糜烂”的词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王悦
可见,糜烂是跟皮肤或粘膜的 破损 有关的,这是一个大前提。那么宫颈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呢?
好了,问题来了。临床工作中,我们凭什么判断病人是不是有宫颈糜烂呢?一个字, 看!
用窥阴器打开阴道,暴露宫颈。这时候看到宫颈呈短柱状,中央有小孔,为宫颈管的开口。宫颈的表面覆盖粘膜,呈现光滑的粉色外观。如果宫颈管周围的粘膜色泽发生改变,具有类似于肉芽组织(就是在新鲜伤口内长的红色的新生小肉)的微红外观,并可以被黄色的分泌物覆盖,这种表现,就可以称之为“宫颈糜烂”了。
哪些女性身上多见呢?青少年和怀孕期的女性在检查时往往会被告知患有“宫颈糜烂”。另外在服用口服避孕药和 分娩 时出现宫颈裂伤的女性身上也很常见。为什么?她们有什么共同点?我们先留一个疑问。
当医生看到宫颈出现不一样的外观表现,当然很好奇了。是不是出现了什么病变?有没有可能不是良性的病变呢?为了满足好奇心,有科学家对宫颈的组织进行了病理检查,就是切片在镜下进行仔仔细细的观察研究,结果出乎人们意料。
我们所谓的糜烂面,实际覆盖着过度生长的柱状细胞,这些细胞比较薄,透过上皮可以看到下方的血管,肉眼看上去就像粘膜破损缺失了一样。这些细胞来自哪里呢?原来,我们的宫颈覆盖的主要是多层的鳞状上皮细胞,跟皮肤一样,这些细胞是抵御外侵的坚强“卫士”。而宫颈管覆盖的是柱状上皮细胞,跟肠管一样,有分泌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就外移,代替了原来的鳞状上皮,形成了我们肉眼所见的“糜烂面”。而这些导致柱状上皮外移的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种就是雌孕激素,也因此在年轻和孕期的女性,宫颈糜烂更常见。另外,炎症、创伤也可以导致柱状上皮的外移。
所以说,所谓“糜烂”并不是真实存在“破损”,而是一种视觉“假象”。 可见眼见为实并不实,且已经造成了广泛的误解。但是由于这个名称被人们使用了多年,已经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接受,要想纠正也相当不易了。
那么,发现宫颈糜烂是否要治疗呢?都说了,其实宫颈并没有“糜烂”,那就真的不用管了吗?
现代医学的普遍观点认为,一部分具有“宫颈糜烂”的女性同时存在 宫颈炎 症,尤其是表现为大量分泌物,间歇性阴道流血,对自身产生困扰的,可以考虑治疗。当然,治疗前应该进行 宫颈癌 相关的筛查,以排除更进一步的病变。除此之外,大部分“宫颈糜烂”并不需要特殊治疗,也不必经常性复查。
目前,针对 宫颈炎 的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的和物理的方法。如阴道内栓剂(如聚甲酚黄栓、保妇康栓等),宫颈冷冻治疗、微波治疗或电灼治疗等。物理治疗的修复过程可能导致阴道大量分泌物,直到创面愈合。灼烧也可能导致宫颈管狭窄,对未来生育造成不利影响,需权衡利弊后选择。
其实想想,对广大女性来说,“糜烂”两个字显然比本身的症状来的更可怕,希望此文能让大家略感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