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是个快乐活泼的姑娘,总能给大家带来笑声和快乐,她在哪里,哪里就有笑声,被同事称为“开心果”。可就是这样一个“开心果”,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情绪低落,焦虑、烦躁、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一改往日的“开心果”形象,一个人闷闷不乐,不愿意和人说话。这几天,同事们都对她“避而远之”,领导也不敢让她办事,不敢给她施压。过了这几天,小王又恢复往日的常态——人见人爱的“开心果”。同样一个姑娘,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原来,每个月的这几天,是来“大姨妈”之前的那几天。过了这几天,“大姨妈”来了,小王就恢复正常了。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付霞霏
很多女性朋友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大姨妈”造访前的那几天,各种不适和各种烦恼群起而攻之,让自己抓狂不已。我们通常把这种情况称为“经前紧张”,医学上称为“经前期综合征”。
今天,付医生就带大家了解“经前期综合征”到底是怎么回事,有这么严重吗?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呢?
其实,我们不必无奈、不必烦恼,客观地来认识、正确地来面对,我们可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主宰自己的情绪,不再被“经前期综合征”所主宰。
什么是“经前期综合征(PMS)”?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女性反复在黄体期出现周期性以精神、行为及躯体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与精神和内科疾病无关,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
总结起来,有以下3个特点:
第一,PMS在月经前5-7天出现,包括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各种不适;
第二,PMS来月经后会很快消退,但下次月经前又会重复出现;
第三,这些不适与精神疾病无关,出现这些不适,不是说你有精神问题或其它器质性的病变。
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很多女性在月经前会出现情绪方面的改变,作为女性,自己也能察觉出来月经前的改变。很多资料和数据已经证实了PMS是普遍存在的。美国的数据显示:50~80% 的女性在来经期之前的那几天有轻到重度的症状,其中 32% 符合 PMS。
但是,大概只有3%-8%的女性会出现经前焦虑 性障碍 (PMDD),这是PMS的严重形式,症状比较重,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可能导致家庭和社会关系破碎,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为什么会出现“经前期综合征”?
尽管在2000多年前,人类就认识到“经前期综合征”,但是至今它的病因仍然是个谜,万千的谜团等着我们一一破解。目前的研究表明PMS的出现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在一个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孕激素会产生波动,就像乘坐刺激的“过山车”,往往会有大起大落。排卵后,雌激素、孕激素升高,而在月经前雌激素、孕激素迅速下降,这种激素的波动可能就导致在月经前期产生各种不适。
2. 神经系统的波动。月经周期激素的波动,会影响到一些神经递质释放异常,而这些神经递质与应急反应及情感控制相关,因此,会引起女性情绪方面的波动。
3.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现代社会,女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要兼顾事业和家庭,往往心力憔悴。而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吃快餐、不运动、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更是致命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