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酷暑谈“冬病夏治”

2009-07-08 17:09 发布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它是依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针灸疗法,在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顾名思义就是在冬天容易发的 疾病 ,此类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通常的症状是:畏寒喜暖,手脚冰凉.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大多也要盖着被子。       武汉市第四医院针灸科雷红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温度低,两寒重叠,根本没有解冻的可能。然而在盛夏,外界环境是酷暑骄阳,人体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另外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喜欢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呆着,陈寒未去,又添新寒,大家应该知道,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 疼痛 ,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来到的时候,旧病就复发了。

    在夏日去除积寒,我们中医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内用温热”“外散风寒”。内用温热就是服用偏温热的饮食。比如说红糖姜汤水,是温热暧胃的热药。外散风寒就是在夏季最热的三伏天采用三伏敷贴等办法来治疗疾病,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研究探索,在三伏季节使用 针灸加敷贴 进行“冬病夏治”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已形成我院的一大特色治疗方法。

    当然不是所有的病都可以冬病夏治的,适合进行“夏治”的“冬病”主要包括三类,即:支气管 哮喘 、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 肺气肿 等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性胃炎 、胃和 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结 肠炎 等慢性胃肠病,以及类 风湿性关节炎 等顽固的脊椎关节性疾病,另外妇女的 痛经 闭经 和 冻疮 冬病夏治疗效也不错,但大家要注意的是, 支气管扩张 、活动性 肺结核 咳血患者、孕妇, 糖尿病 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 过敏 者要慎用冬病夏。

   “冬病夏治”敷贴治疗时间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时期(7月14日是今年头伏第一天,其实提前一天就可以进行治疗了);一般三次为一个疗程每次间隔7—10天左右,由于今年有一个润月,多出一个中伏,所以今年要进行四次敷贴治疗。

    贴敷药物期间,患者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敷贴处发疱现象。

    药物贴敷后,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以至于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可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以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有的患者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不用怕,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或局部涂抹哈西奈德乳膏止痒、防止渗出;如果水疱较大或有少量渗出,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毒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渗出液体较多,可使用2‰的黄连素溶液冷敷患处,待渗出减少后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就应到 医院 寻求治疗了。

上一篇: 针灸治痛,针到痛除

下一篇: 如何寻找快乐

医生其他文章

好孕帮医疗服务咨询

13121369230

为保护你的信息,对话将会加密,敬请放心垂询!

好孕帮助您更快好孕!

医学服务
13121369230

入群免费观看

二维码1
添加微信号,拉你进群 微信号:xiaoguwentangtang
下载二维码
引导图

预约专家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预约成功会及时通知您

郑重承诺,信息保密

预约成功

好孕帮顾问会及时与您确认专家预约时间,请保持手机畅通

*提交后,将会有专业医助与你联系,请留意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