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忍不住会调侃,自己真是典型的妇产科医生的性格— “胆汁质”,热情直爽、积极主动、思维敏捷、精力充沛。面对患者,总是言简意赅,当机立断;面对急诊,总是思维敏捷,雷厉风行。但因为同是女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难免会随着病人的病情起伏而波动。今天我想讲一讲她的故事,一个连续6次早发性子痫前期的患者。 好大夫工作室产科付锦华
一:2008年
她是我的老病人,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终身难忘的2008年除夕夜。记得那年除夕,我已经换上了春节的新衣服,正在家准备和家人包水饺迎新年,手机突然响了,心里一紧,是科里的铃声(自己特设的专属铃声)!
“主任,30床NST监护连续3次,均无反应!”科里的护士气喘吁吁地说道。
“胎动呢?”
“下午没有感觉到。”
“准备全麻手术,儿科已会诊,通知儿科,准备接孩子,我马上到!”我穿起大衣就往外窜。耳边伴着老公的叮嘱:“开车慢点。”
一边开车,我一边把她的病情和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娟娟5个月前来我找就诊时,已经怀孕40多天了,因为有4次早发性子痫前期病史(均在孕6个月前 死胎 ,未曾用任何药预防),我给她查了原因,只有LA稍高,应用了肝素和阿司匹林,该药预防子痫前期是指南和课本上的对症药物,而且这几年应用这个治疗方案,基本没有失败,同时鼓励她要有信心。但当她孕6个月时,虽然过了前4次妊娠的危险期,还是发生了子痫前期,只是比以前来的晚些而已。住院保胎,今天是28 +6 周,但胎儿 体重 却停留在26 +6 周大小—FGR。本想能撑到30周,胎儿肺发育再成熟一点,但病情变化太快, 剖腹产 迫在眉睫。
接下来的手术虽然顺利,但这个春节我却心事重重。孩子体重900g,评分尚可,外观正常。按当时的儿科水平,因体重太小,凶多吉少。虽然儿科尽了全力,孩子出生15天后夭折。
她怎么会再次发生子痫前期?我给她查了原因,也用药预防了,怎么会再次发生?问题出在哪里?我怀疑她药物来源(自己购药)是否有问题,但事后她去做了药物鉴定,没有问题。这些疑问经久不消,一直萦绕着我。后来的 8 年,我只知道她离婚了,后失联。
二:2016年
她这次来找我是再婚后,孕20周,但又出现了子痫前期并 死胎 ,“主任,因为我坚信,是我前夫的原因而 死胎 ,这次我没有治疗”。这8年的医学在发展,我也专注于 习惯性流产 与子痫前期的预防治疗10几年的时间, 这次流产我给她检查了其它不常见的原因:1.胎染:正常。2.胎盘病理:子宫螺旋A未正常转化。3.查血:发现她的甲状腺抗体,TNFα,抗凝血素抗体都非常高,见下图:
日期 | ATG | ATPO | TNF- α | PSPT/aPT | NK |
(0-60)IU/mL | (0-60)IU/mL | (0-8.1)pg/mL | (0-18)U/mL | <12% | |
2016.05 | 389.7 | — | 125 | 141.7 | 12 |
2016.08 | 34 3.6 | — | 28.4 | — | 16 |
2016.11 | 471.9 | — | 96.5 | 193 | 14 |
2016.12 | 189.8 | 112.3 | 80.8 | 34 | 11 |
2017.01 | 236 | 297.7 | 86.4 | 57.5 | 15 |
典型的免疫紊乱和APS。对症治疗2个月。
三:2017年:
按方案备孕成功,早孕期进展顺利,但孕12周查血:
1.子痫前期高风险:如下图
2.子宫A血流异常:双侧子宫A血流S/D:13(<7)
四:孕12周后的治疗,为了抓住滋养细胞第三次迁移机会,促进滋养细胞繁殖、侵袭和螺旋动脉正常的转化,针对病因,在密切关注肝, 肾功能的前提下,用了最大剂量的药物,经过8周的紧密治疗,使得她孕20周,子痫前期 高风险 成功扭转为 低风险 ,各项异常指标明显改善,药物逐渐减少。见图:
五:孕26周,因宫口开大,行宫颈环扎术。
六:孕34 +6 周,终因宫颈问题,早产一健康男婴。
七:小结:
1. 任何一个不良妊娠都会有原因,所谓URSA是个伪命题。没有原因,怎么会RSA?
2. 作为医者就是疾病的寻因者,如果常见的原因没有找到,就要去寻找不常见的原因。
3. 不一定每一次治疗都是成功的,但每一次失败、纠结与沮丧的背后,我也会驻足思考和探索, 勇于担当 ,让我们向成功再 迈进一步!
结语:昨晚老公陪同去看了《战狼2》,目睹煎熬在战火中的非洲生活,再看看自己生活的这个和平时代,当冷锋举着中国国旗大摇大摆地行进在战火纷飞的领地而被秋毫不犯时,倍感振奋和幸福。特别感谢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拥有的时候,多加珍惜,平安是福。且行且惜,且走且悟。
![]() | |
常见抗磷脂抗体几阳性率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