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明确, 90 %的宫颈癌是由 HPV 持续性 感染 引起的,其中, HPV16 感染 率为 40-60 %, HPV18 型 感染 率为 10-20 %,说明 HPV16 是致癌的最常见 HPV 亚型。也有调查发现,在世界不同地区,引起宫颈癌的 HPV 亚型也不同,大多数地区是 HPV16 、 18 型,亚洲以 HPV58 型多见。在我国宫颈癌病例中, HPV 感染 以 HPV16 、 58 为主,研究结果显示: HPV16 与宫颈鳞癌关系最为密切,而 HPV18 最易导致宫颈腺癌。
虽然 HPV 感染 特别是高危型 HPV 的持续性 感染 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但并不是导致癌变的充分条件,大多数妇女 感染 HPV 后均可自行消退,只有 5-10 %发展为持续 感染 ,仅 2-3 %的 HPV 感染 最终发展为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这多种危险因素与 HPV 的协同作用,导致了宫颈病变的持续进展;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性行为不当, 性传播疾病 ,病毒 感染 、子宫颈糜烂、包皮垢、吸烟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行为相关因素,如性生活过早、性生活紊乱、口服避孕药、性卫生习惯不良,多孕多产、吸烟、社会经济地位地下、 营养不良 及配偶性混乱等方面; HPV 感染 率高低也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性活跃的年轻妇女 HPV 感染 率最高,高峰年龄在 18-20 岁;因此,性生活越早 HPV 感染 机率越大。生物学因素,如细菌、病毒、衣原体 感染 等各种微生物的 感染 ;遗传易感性,近年研究发现,宫颈癌在人群中存在家族聚集性,提示发病与遗传易感性有关。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连续发展过程,这些前驱病变可存在多年,通常为 10 年左右,而高危 HPV 感染 一般持续 8-24 个月可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平均 10 年左右可发生宫颈癌。
宫颈癌有一系列的前驱病变,在病理上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通常又根据严重程度分成三级: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 (CIN I) 、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 CIN II) 、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 CIN III) 。 CIN III 可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即有可能发展为宫颈浸润癌。如能在癌前阶段被确诊,即可进行进一步治疗或监测。因此,通过普查或定期妇检,可早期发现宫颈的异常改变,从而早诊早治,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临床中,当患者被诊断为: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 ,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即 CIN I 和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即 CINII 、 CINIII 时,进行 HPV 检测对于进一步处理有指导意义。
TCT 检查是筛查宫颈癌的重要手段,而近年来, HPV 筛查也成为辅助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绝大多数 HPV 感染 可在几个月至 2 年内被清除,有一项 5 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 HPV 感染 的自然清除率达到 92 %,因此 HPV 阳性的患者无需太过担心,也无需频繁复查 HPV ,一般 8-12 个月复查即可。
同时, HPV 检测对于宫颈癌的预后也有预测作用。有研究报道, HPV 阴性的宫颈癌累计 5 年生存率为 100 %,而 HPV 阳性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仅为 50 %。
综上所述,高危 HPV 持续性 感染 是宫颈癌必要条件,如能在癌前病变期间通过加强宫颈癌知识的普及,定期妇检、普查 TCT ,必要时配合高危 HPV 检测,则能达到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