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口奶——影响宝宝一生的健康 (原创)

2013-10-17 13:09 发布

新生儿出生后20分钟内,是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30分钟后即可以开奶。

      第一口奶是母乳还是奶粉,对宝宝一生都有影响:

 

 

 

好大夫工作室妇产科齐国华

      2007年世界母乳喂养周提出一个口号:

               “ 母乳喂养第一小时,可以减少100万儿童的死亡!

  

 

 

 

国内知名妇儿专家座客北京卫视养生堂:

        戴耀华——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

        王山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专家建议:

  1、 第一口奶 (无论是母乳或是牛乳)吃到宝宝胃肠道之后,相当于在肠黏膜上形成一层夹膜。表观遗传——孩子吃什么样的奶,对他的代谢等等就程序化了。

  2、若宝宝第一口奶是母乳 ,母乳蛋白的成分主要是乳清蛋白(含有大量的有活性免疫球蛋白),宝宝的胃肠黏膜上所形成一层夹膜是非常致密完整,益处众多:宝宝的免疫功能强、宝宝 腹泻 、过敏机会大大降低、宝宝以后不容易患代谢综合征、 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等慢 性病 。

  3、若宝宝第一口奶吃牛乳 (主要是酪蛋白),比吃母乳的孩子在宝宝肠黏膜上形成一层夹膜完整性大大打折扣。所以,宝宝肠道容易 感染 、过敏体质等等不利因素增加

 

       新生儿出生7 天之内的母乳叫初乳(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 7 -14 天叫过渡乳, 14 天后叫成熟乳。

 

  4、母乳量是供需关系:      

   出生第一天,宝宝的胃只有玻璃球大小,可装3-5ml,所以虽然初乳很少,但是也够了。第三天,宝宝的胃有核桃大小,可装20ml,第五天到一周左右,宝宝的胃有乒乓球大小。

   母奶分泌量,非常重要的是靠孩子的嘴巴吸——吸吮刺激,越刺激乳头妈妈的奶就一天天增多,胎儿的胃也一天天长大,妈妈的奶和孩子的胃是相适应的。所以说,妈妈的奶水是够的,不用怕宝宝吃不饱,当宝宝胃小的时候,要按需喂养,多次喂养。

 

 

      5、吃饱关键之一: 每次吃奶,前半部分奶叫前奶,前奶多为水、可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免疫球蛋白高,后部分奶叫后奶,脂肪、乳糖含量高,所以每次吃奶时间越长,宝宝越抗饿。

 

 

    6、  吃饱关键之二: 宝宝吃奶必须吸到乳晕部分,不能光吸乳头。90%多的妈妈奶水都是够的,只是怎么坚持而已,如果妈妈不坚持,觉得孩子吃不饱哭了马上加奶粉的话,母乳就会越来越少了

 

 

 

      7、纯母乳喂养一定要六个月

   六个月以内,连水都不用加,渴了喝妈妈的奶,饿了也喝妈妈的奶——按需喂养,六个月以后,随着宝宝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量增加,纯母乳营养素不够,尤其是铁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所以必须添加辅食,但继续母乳喂养,最好坚持到两岁或两岁以上直到自然断奶。

 

   切记: 由于宝宝吃配方奶时用的是橡胶乳头,吸起来方便,而吸母乳时却比较费劲,所以宝宝吸惯了橡胶乳头后,就不愿意吸妈妈的奶了——乳头错觉。

 

 

 

 

 

 

    8、早吸吮(出生后1小时之内),早开奶,早接触。

    出生后吃的第一口奶必须是妈妈的奶 ,不光是因为其营养成分很重要,而且还直接影响今后母乳喂养是否成功。妈妈是供方,宝宝是需方,宝宝吃得越早,吃得越多,吃的次数越多,吃的时间越长,妈妈的奶就下得越早,下得越多来适应宝宝的需求。

    剖腹产的宝宝刚出生时,其肠道是无菌的(肠道菌群定植延期),比顺产的宝宝更容易发生 感染 、过敏,所以更需要出生之后尽早吃妈妈的初乳。

 

 

    9、吃配方奶的情况:

    出生时体重低(不到2500克)的宝宝,或者出生过程中出现窒息的宝宝,同样需要先吃妈妈的奶,吃奶过程中监测宝宝的血糖,如果出现低血糖,才需要像用药一样给宝宝添加配方奶。如果宝宝刚出生就已经低血糖,其第一口奶才需要吃配方奶。所以说,宝宝吃配方奶的前提应该是在充分地吸吮妈妈初乳的情况下,监测其血糖出现异常,才需要像用药似的为其添加配方奶。

    

 

 

上一篇: 孕产妇须知----母乳喂养知识 (转载)

下一篇: 怎样做胎教 (原创)

医生其他文章

好孕帮医疗服务咨询

13121369230

为保护你的信息,对话将会加密,敬请放心垂询!

好孕帮助您更快好孕!

医学服务
13121369230

入群免费观看

二维码1
添加微信号,拉你进群 微信号:xiaoguwentangtang
下载二维码
引导图

预约专家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预约成功会及时通知您

郑重承诺,信息保密

预约成功

好孕帮顾问会及时与您确认专家预约时间,请保持手机畅通

*提交后,将会有专业医助与你联系,请留意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