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之中医问答(二) (原创)

2013-10-23 13:52 发布

中医认为情志与 糖尿病 发病有关有科学根据吗?

    情志是指精神因素。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灵枢·五变篇》记载:“长冲直扬……心刚……多怒”之人易发生消瘅(消渴)之症。唐朝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记载 消渴症 患者情绪“悲哀憔悴,伤也。”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在《三消论》一书中说:“夫消渴者,……或因耗乱精神,过违其度。”在以后的一些中医典籍中,还提出了:“消渴病人……不节喜怒,病虽愈而可以复作。”的观点。这些观点是否有科学根据?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杨强

    我们知道在 糖尿病 的发病过程中,精神因素确实会起一定作用。因为伴随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压力的增大或突然降临的打击和精神创伤,一些激素会应激性地分泌增多,包括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神经末梢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胰腺α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以及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些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都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所以,精神刺激对 糖尿病 的发生,尤其是疾病的复发或加重有重要影响。

 

中医怎样看待饮食与 糖尿病 的关系?

    《内经》一书在解释消渴病“何以得之?”时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在公元650 年,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指出消渴别人要忌米、面、水果等,这比西方提出以饮食治疗来控制 糖尿病 要早得多。在《通评虚实论》一节中,更明确地指出了:“消瘅……偏枯……肥贵人膏梁之疾也。”明朝《景岳全书》也认为:“消渴病,其为病人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变。”由此看来,中医早就把饮食不节制,特别是多进甜食和高脂肪饮食看作是消渴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认为这可以损伤人体脾胃,脾运失司,会酿成内热,热盛则消谷耗精而发为消渴。这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体形 肥胖 ,会造成胰岛素抵抗,形成 糖尿病 的发病基础。

 

为什么中医认为酗酒也与 糖尿病 有关?

    唐朝孙思邈所著《千金方》载:“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然则大塞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灸盐咸,此味酒客多嗜不离其口,三觞之后,制不由己,饮噉无度,咀嚼鲊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灸,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宋代的《卫生宝鉴》认为:“夫消渴者,饮水百盏尚恐不足,若饮酒则愈渴。”中医古代都是以酒性热来阐述其对 糖尿病 消渴的影响的,对其机制的解释不一定确切,但对于酒精给 糖尿病 的危害的认识无疑是正确的。我们知道,饮酒能助长 肥胖 的形成,酒精对肝脏的损害会导致肝糖元合成的降低,诱发急、慢性胰腺炎,动脉硬化等,这些都可以成为 糖尿病 及其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此外,长期饮酒可造成铬和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这也有促进 糖尿病 发生的作用,故提倡饮酒有度对 糖尿病 病人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篇: 老人流涎不用怕,中医治疗效果好 (原创)

下一篇: 糖尿病之中医问答(三) (原创)

医生其他文章

好孕帮医疗服务咨询

13121369230

为保护你的信息,对话将会加密,敬请放心垂询!

好孕帮助您更快好孕!

医学服务
13121369230

入群免费观看

二维码1
添加微信号,拉你进群 微信号:xiaoguwentangtang
下载二维码
引导图

预约专家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预约成功会及时通知您

郑重承诺,信息保密

预约成功

好孕帮顾问会及时与您确认专家预约时间,请保持手机畅通

*提交后,将会有专业医助与你联系,请留意来电。